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鐵獅玉玲瓏-歌仔戲新調誤做舊曲、曾仲影幕後改革功臣

作曲曾仲影
作詞:未知
受訪者曾仲影
採訪撰文梁岱琦

當電視螢幕裡,珠寶貴寶搞笑唱著〈鐵獅玉玲瓏〉時,很多人以為這首耳熟能詳的曲子,是來自傳統的歌仔戲曲調,但其實這首歌是曾仲影五十一年前為電影「蛇美人」所寫的插曲。曾仲影曾為楊麗花歌仔戲譜寫多首新曲流傳至今,這位自稱不懂歌仔戲的音樂耆老,卻有著革命性的創舉,當年他大膽將西樂與西洋合聲融入歌仔戲,為歌仔戲帶來新貌,是幕後的改革功臣。


說起曾仲影與歌仔戲結緣得從1966鄭東山執導的電影「蛇美人」談起,當時曾仲影負責整部電影的配樂和歌曲,結果被又名甘草的歌仔戲導演陳聰明看到了,「他覺得這些曲子很稀罕,就到歌仔戲圈子裡宣傳」,後來「蛇美人」的插曲漸漸被歌仔戲班拿來使用。楊麗花希望她的歌仔戲能在台視頻道裡播出,「台視編審告訴她,曲子要找我寫才好」,那時曾仲影已經是台視簽約的作曲人,而且也製作了歌唱節目「彩虹之歌」,「楊麗花打電話來拜託我」,兩人約出來碰面,曾仲影開門見山地說,「你找我做得花錢,要找樂隊進錄音室錄音才行」。

曾仲影形容傳統歌仔戲樂師都是依照劇情走向,「看演員演什麼、就彈什麼」,總是脫離不了「哭調仔」、「七字仔」等那幾首老曲牌,多年來一成不變。曾仲影看著楊麗花給的劇本、台詞,重新幫歌仔戲打造新曲,甚至連編曲也一手包辦。因為中樂樂手看不懂五線譜,於是他大膽採用了西樂,包括鋼琴、貝斯、小提琴、大提琴和西洋鼓等,再加上原有的古箏、琵琶、三弦、笛子等傳統中樂,形塑了全新「中西融合」的歌仔戲。為了要統合打擊樂器,曾仲影自豪地說,「我還發明了鼓譜」,他在紙上示範著怎麼標示鼓聲大小、鑼鼓點的漸強、漸弱等。

曾仲影甚至還把西洋的四部合聲帶進歌仔戲裡,在「過場」、「片尾」時,找來「外面的人」,也就是非歌仔戲演員的專業男女合聲歌者,進錄音室錄製四部合唱。曾仲影在錄音室裡將所有音樂完成後,再讓歌仔戲演員在錄音室裡,依著做好的「卡拉」配唱,正式演出時,只要照著錄好的成品「對嘴」即可。

當這些全新的歌仔戲新調完成時,讓所有人大開眼界,「楊麗花高興死了!」,後來葉青黃香蓮小明明柳青等人,也來找他幫忙。曾仲影的新曲和音樂,將傳統的歌仔戲帶往新的方向,他前後幫楊麗花寫了二十多首新曲,只是當年沒有著作權觀念,他所做的歌仔戲「卡拉」,被頻繁拷貝、四處流傳,許多歌仔戲團無酬使用在不同齣戲裡,即使詞曲平仄不合,「也硬拗下去」。回想起這段歷史,曾仲影不滿地說,「那幾首流來流去都臭酸了」,也有些歌仔戲團將他西樂的部份改以中樂演出,「氣氛不對,根本不能聽」!

隨著時間的更迭,這些耳熟能詳的歌仔戲曲調,至今仍流傳著,只是很多人都誤以為是傳統曲牌,不瞭解這些歌曲其實是曾仲影為歌仔戲量身打造的新曲。包括後來三立「黃金夜總會」裡「鐵獅玉玲瓏」單元大受歡迎,因節目靈感來自於蓬萊仙山頻道的「錦裙玉玲瓏」,製作單位也就沿用認為是「坊間流傳下來的傳統歌仔戲古調」,不曉得〈鐵獅玉玲瓏〉一曲出自曾仲影之手,在曾仲影出面主張著作權後,才將應有的權益還給了他。

曾仲影自認不是歌仔戲圈的人,對歌仔戲也不是很懂,但他卻徹底改變了台灣歌仔戲,回想過去的創作生涯,做過四、五百部電影配樂,也曾在電影「八仙過海」裡為每個角色創作一首歌,將京劇入調;寫過〈一顆流星〉、〈藍色的夢〉等膾炙人口的歌曲,但連他都忍不住說,「做現代歌曲不厲害、改良歌仔戲才厲害」。在信徒的牽線下,曾仲影曾幫中台禪寺譜寫宗教音樂、佛曲,已經九十五歲的他,形容現在的人生是「樂暢樂暢(台語無憂無慮之意)」,年輕時曾經高梁整瓶拿來乾杯,在八十五歲那年發現大腸癌後,就把酒戒了,現在的曾仲影身體健朗、眼力過人,除了耳朵有些重聽,外表一點也不像九十五歲,更驚人的是,他還會騎著摩托車去釣魚,「有閒就去釣魚、有病就去看病」是自己生活的寫照。
曾老師於2017.2.21受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