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一顆流星-青春飄泊的主題曲

作曲:東方白(曾仲影)    作詞:馬沙 (曾仲影) 
演唱人:阿郎(林文隆)    
編曲:曾仲影
製作:曾仲影  
收錄專輯:青春鼓王
出版時間:1969
出版公司:麗歌
受訪者:曾仲影  
採訪撰文:梁岱琦

〈一顆流星〉是三十多年前台語連續劇《青春鼓王》的主題曲,當男主角現身打鼓時,螢幕裡就出現這首歌,這齣戲不只捧紅了男主角江浪,〈一顆流星〉更紅遍大街小巷,多年來,包括鄧麗君陳昇伍佰費玉清等不同歌手皆曾重唱,〈一顆流星〉唱的是男主角漂撇的性格,也恰似創作者曾仲影飄泊、動盪的一生。


一顆流星,流對彼坪去。伊是向阮,向阮暗示,暗示七逃無了時。流星啊流星,吉他為你聲哀悲。,這段看似瀟灑又略顯悲傷的歌詞,彷彿曾仲影漂浪的前半生。曾仲影出生於上海虹口租界,原本家境富裕,後為躲避戰亂,跟著祖母遷居到廈門,因此學會了閩南話,就讀英華書院時,加入合唱團而學會看五線譜,但他怎麼想也沒想到自己一生會與音樂為伍,參與無數的電影配樂、編曲,為歌仔戲引進西樂、合唱的概念,更寫下多首傳唱多時的歌曲。

抗戰勝利後,曾仲影因故輾轉來到台灣,憑著流利的台語考上了台灣廣播電台擔任播音員,後來發生了二二八事件,遭電台同事檢舉而被逮捕,幸好他曾在二二八時,奉電台之命,轉播陳儀的演說並翻譯成台語有「功」,加上又問不出什麼,只被判刑了一年六個月。沒想到出獄後卻因持有真空管,被懷疑與匪通訊而再次入獄。第二次入獄,曾仲影嘗到人情冷暖,入獄期間只有在舞廳認識的舞女桂珠的媽媽敢來探視他,出獄後,不只丟掉了電台的工作,甚至連走在路上都沒人敢跟他打招呼。

在台灣舉目無親,沒房子、沒朋友、走投無路時,曾仲影在路上遇到了桂珠的姊夫,邀他加入屏東東港海風歌劇團,不會樂器的他,為謀生計學會吹小喇叭,後來又經歷了五、六個不同的劇團,「吹喇叭吹到我得肺病」,曾仲影形容他到西藥房買針、自己回來打,竟也治好了肺病。

先從幫劇團作曲、後來幫電影做配樂,一直到台視與他簽約當特約作曲人,曾仲影的音樂人生顛頗卻輝煌。《青春鼓王》是他在台視製作的第一部連續劇,當年創下收視佳績,一播就是160集,男主角江浪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台語偶像。本名鄭義男江浪,父親鄭東山是台語電影導演,也是曾仲影的好友,「江浪原本是新劇演員,他長得很清秀,個子小小的很活潑」,因此被曾仲影相中演出《青春鼓王》,「可是他不會唱歌」,只得找來幕後代唱。

當時只要江浪一出來打鼓,唱的就是〈一顆流星〉這首歌,很多觀眾誤以為這首歌是他唱的,實際上的主唱人是本名為林文隆阿郎。《青春鼓王》講的是男主角四處流浪的故事,「這首歌是為他所寫的」,曾仲影記得寫歌時他住在三重埔,靈感一來,一個晚上就寫好了。當時他與環球唱片簽約,台視卻選擇與麗歌唱片合作,曾仲影只得以別的名字發表,坊間找到〈一顆流星〉的資料多為作曲東方白、作詞馬沙,其實兩個名字都是他。

講起替自己取「藝名」的過程,曾仲影笑說,因為環球以外的公司都得用其他名字發表,當時他作曲邀約多,只得一間公司用一個名字,「像是孔雀唱片就固定用余牛」,環球唱片也知道,不過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多追究了。只是「藝名」眾多,多到數十年後,曾仲影自己都記不住了。

 《青春鼓王》造成轟動,唱片也跟著大賣,「麗歌賺了好多錢」,當時並沒有版權觀念,曾仲影無法拿到版稅,一直到多年後,版權才回到他手上,但最好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這些年來,〈一顆流星〉先後被不同世代的歌手重唱,讓這首歌被年輕人所認識,曾仲影對這些後輩歌手並不熟,只有偶爾轉開電視時,聽到歌曲,會想到「這是我寫的」。對自己從門外漢到自學音樂,後來寫出如〈一顆流星〉這樣傳唱多時的歌曲,曾仲影說,自己靠著一點天份寫出這些歌,交給歌手們唱紅後,其實是「天助我」,自己是不敢居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