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7日 星期六

小詩-〈榕樹下〉後,一首文藝質感新余天

作曲:黃仁清       作詞:黃仁清

演唱人:余天

編曲:林國雄

製作:湯尼

收錄專輯:又是黃昏

出版時間:1976

出版公司:麗歌唱片

受訪者:黃仁清

採訪撰文:王景新

 

樂壇長青樹余天的歌壇資歷完整,除了國台語雙聲帶,渾厚且具磁性的歌喉,辨識度別無分號,從唱片歌手、主持人,甚至跨足政壇,都有不凡的亮眼成績。然而,余天為民喉舌的新角色之外,最讓常民津津樂道的,必也是歌者余天;一曲〈小詩〉,欲言又止的文藝腔含蓄表白,經余天詮釋,別有一番大男人的男子氣概;就連鳳飛飛蕭麗珠等同代巨星,也後來居上,無違和唱出女版〈小詩〉。黃仁清笑憶,「〈小詩〉是被其他歌手唱紅的!」


 

一個人,一款命,人生如是,歌曲亦然。一首歌從詞曲創作,歷經配唱、編曲等製作流程,在唱片的年代,曲序決定運命,通常若非排在專輯第一、二首或第六首(B面第一首),要被主打的機率微乎其微,一如〈小詩〉原收錄於余天《又是春天》專輯第八首,標準冷板凳位子,「但〈小詩〉可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黃仁清謙稱是時勢也是運氣,拜當時新聞局政策,老三台的歌唱節目,至少三分之一的演唱曲目,須為政府指定的淨化歌曲,「〈小詩〉不知怎麼搞的,被選中!成為那六十首歌之一。我還記得收在第三張專輯。」

 

儘管〈小詩〉看似備受當局青睞,卻一樣要面臨殘酷的市場檢驗,部分淨化歌曲流於八股、歌功頌德,大牌歌手不一定肯開金口演唱,「〈小詩〉就是歌手們最常選唱的,跟〈你儂我儂〉一樣。」就這樣,原本的「老八」冷門歌,搖身一變讓眾家歌者唱成家喻戶曉的紅歌曲,「從〈小詩〉開始,有愈來愈多人找我寫歌。」〈小詩〉讓黃仁清躍居一線創作人,是他寫歌生涯相當關鍵的轉捩點。

 

〈小詩〉的靈感來源,黃仁清不諱言是出自曾在圖書館藉紙條傳情的經驗,「〈小詩〉不一定是一首詩,一張紙條也算。」有了歌名,發想段落就水到渠成,特別是,黃仁清寫曲是把他自己的人聲當作樂器,一首接一首哼哼唱唱,為歌壇留下傳唱的歌。「寫歌不一定需要樂器。樂器有時是沒有靈感時,當做『引子』。」


 

談及而今從政的老友余天黃仁清仍最難忘他那辨識度別無分號的渾厚歌聲,「而且他技巧很好,任何歌路都難不倒他。」的確,傳統日式演歌如〈榕樹下〉的瀟灑大派,乃至〈小詩〉的內斂純愛,即便後來與其他八十多位歌者大合唱〈明天會更好〉,擔綱第一位出場男歌手以及與蘇芮互飆最末段副歌的重責大任,余天自證只要實力到頂,年紀或資歷都不成包袱。

 

黃仁清也透露一段幕後插曲:一次在錄音室碰到余天,見他眉頭深鎖,心事重重的樣子,「他說,李亞萍說要把孩子抱回娘家!」也是人夫的黃仁清一聽好友婚姻觸礁,此事非同小可,靈機一動,「我這邊有一首歌是寫給亞萍的,你幫我拿給他。」轉交作品是其次,主要藉此讓陷入冷戰的兩邊,有重新交流的契機;余天也不負黃仁清的苦心,藉歌之名重新贏回芳心,維繫了家庭的幸福。


歌曲本身清新出眾,又逢淨化歌曲推波助瀾,〈小詩〉令當時始終欠缺一首街知巷聞、眾口朗朗大紅歌的黃仁清,從此站上一線創作者的位子,成為許多歌者主動邀歌的對象;如今的黃仁清,卻覺得有一幅幸福洋溢的畫面,才讓〈小詩〉有了不一樣的意義,「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余天一家人合唱〈小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