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艾怡良 作詞:艾怡良
演唱人:艾怡良
編曲:董運昌
製作:陳建騏
收錄專輯:說
艾怡良
出版時間:2016
出版公司:索尼音樂
受訪者:艾怡良
採訪撰文:葉俊甫
艾怡良以歌唱選秀比賽《超級偶像》冠軍之姿出道,2017年在第二十八屆金曲獎中以專輯《說 艾怡良》榮獲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殊榮,專輯中由她詞曲創作的主打歌〈我們的總和〉更同時風光入圍最佳年度歌曲、作詞人、作曲人三項大獎。雖然最終未拿下獎項,但艾怡良說,「得知入圍時,我整個人是馬景濤式的大咆哮加尖叫。詞曲入圍對我來說有很重要意義,因為從未想過以創作者身分入圍,有種又興奮又慌張的感覺,彷彿有個聲音在提醒:『你入圍了,以後就是要當個會寫歌的人了』。」
艾怡良說,她創作很隨興,是一個寫東西很慢很慢的人,「我不是那種被逼了,然後就可以寫出歌的創作人啊。」〈我們的總和〉的發生很瞬間,是她從永和騎腳踏車到碧潭大約十公里的過程中,在哼唱中完成主要旋律線,「那時突然靈感浮現,覺得機不可失,就趕快把每個音符手寫下來,又哼了一些字,想說一不作二不休,花不到兩小時就完成歌詞。然後〈我們的總和〉就誕生了。」但艾怡良也認為,「我想在那之前,我一定有累積些什麼。就像拼圖一樣,在構成前會有些線索,可能決定要寫什麼的時候,就有東西可以拿出來。」笑說自己在資料庫中囤積很多資訊,但欠缺歸類,「所以有時候,創作要等很久。」
〈我們的總和〉描述一個女孩在夜裡獨自細數戀愛的過程,試圖以女生的感性揣摩理科男生的邏輯,來解開感情習題。艾怡良說,從小她數學很爛,欠缺理智,所以不論分析地多精彩,最終還是會回歸感性的決定,「我覺得這首歌的主角思緒是混亂的,有點諷刺,有點心疼,儘管很努力,卻還是永遠找不到答案。」看似專屬艾怡良詮釋的作品,但這首歌一開始不是她為自己而寫。一通來自唱片公司的電話,只問她有歌手在邀歌要不要寫寫看,但製作人陳建騏聽過後,覺得她可以詮釋這首作品,希望她自己唱。「我覺得陳建騏總是可以看見,每首歌跟我之間存在的關係。」
〈我們的總和〉溫柔的曲式,幾乎只有編曲人董運昌的吉他和弦襯托,搭配著艾怡良的聲線娓娓道來一題又一題的數學難題。艾怡良說,前兩張專輯作品的她,總是對社會的不公不義感到憤怒,強調自己總是天真,覺得人應該要心存善念、相互幫忙,但為什麼看見的卻不是如此?「我過不了我自己那一關。如果真要比較的話,之前的我是武裝自己對全世界咆哮;但到〈我們的總和〉時,我已願意用一個緩慢的態度跟世界和解,創作一首緩慢、只給自己聽的歌,來跟自己對話。」
這首歌曲發表後,艾怡良發現,不同的年齡層對這首作品有不同的投射,像她爸爸特別喜歡「忘了翻頁的空白/也是片天地/有時糊塗也是種幸福/不藥而癒」所傳達的領悟感;談戀愛的人可能會著重「你的過往/我停滯/減掉自己/字裡行間/乘幾年/好多風趣」那種在戀情中發生的化學效應,共同成就對方成為現在的模樣,彷彿害怕一旦失去某個人,自己就會不完整;而她自己最喜歡「無論我怎麼截彎取直/找不回你」,她相信自己是擁有理性的女生,卻不大願意使用它。明明知道結局該怎麼做,「清楚該怎樣截彎取直,但我還是會選一個對自己最不舒服的結果,對所有人最沒有好處的方法,只為去成就每件事。只能說,我是個容易鑽牛角尖、過於執著的人吧。」艾怡良說,「我創作時,不大會有特定的人時地物,而是提供一個環境,每個人可以放進想像的角色,然後在歌中,找到自己。」
在眾多回應中,最令艾怡良熱淚盈眶的是來自於作詞人葛大為的鼓勵,「他說不知道我是怎麼把這些隻字片語,拼湊說成了這麼一個故事。」艾怡良也透過〈我們的總和〉跟歌迷建立起更多互動的溝通,「可能這首歌我坦承了自己脆弱的地方,我就是數學爛透了,就是找不到答案,但我知道我已變得柔軟,有點疲累,不想再打仗。可能是這樣的自我揭露,拉近跟歌迷的距離吧。」
藉由〈我們的總和〉得到金曲獎肯定,艾怡良坦言感到慌張,「毫無方向的創作被肯定,有一種『在菜場買菜,突然被戴上皇冠』的不安,這種騎單車哼唱、寫日記的方式被嘉勉是可以的嗎?還是我要用更成熟的方式去掌握創作?」戴上金曲桂冠後,反而讓她幾乎一年多不敢觸碰創作,艾怡良害怕用錯誤的腦袋去思考這輩子她最愛的事情,因為音樂創作如此珍貴,她害怕毀了這件事,「我覺得好像還沒有準備好,讓大家看見我。」但艾怡良還是走出自我懷疑,在創作路上前進,且持續交出亮麗成績,問她現在回頭聽〈我們的總和〉有沒有什麼可以更好的地方?她笑說,寫歌就像是繪畫,每首作品都是落筆後的結果,用現在心境看過去留下的痕跡好像不大對。她認真地說,「色溫、構圖對了最重要,學畫的人就會知道該如何畫光線,畫完就是如實呈現當時溫度了;寫歌也是一樣,通常寫完,我就讓歌留在那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