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幼梅(翁宜冠) 作詞:幼梅(翁宜冠)
演唱人:江玲
編曲:陳志遠
製作:翁宜冠
出版時間:1981
出版公司:歌林股份有限公司
受訪者:翁宜冠
採訪撰文:葉俊甫
三拍的節奏入歌,搭配著玉女歌手江玲略帶稚嫩的清純嗓音,在頗具古典詩文氛圍的歌詞中細訴對感情的失落,錯落疊字的綿亙轉音韻味悠揚,這首〈情到濃時反為薄〉一發行就廣受大眾喜愛,成為江玲代表作之一;詞曲創作人翁宜冠笑說,作為他的第一首創作作品,「歌曲走紅獲得肯定,當然覺得很開心,好像交出一張成績單,證明自己也是可以寫歌的。」
大學念的是工管系,翁宜冠一開始對音樂行業沒有什麼企圖心,更談不上生涯規劃,畢業後先在外貿公司從事國外成衣品牌相關業務,但從小參加合唱團與國樂社積累而來的音樂細胞卻無法安靜待著,於是詢問當時任職唱片公司的朋友,尋求如何打開音樂之門,「朋友笑著跟我說,兩週後記得看報紙,歌林唱片會招考音樂製作人。」
從一百五十位應試者脫穎而出,歌林唱片共錄取三人,兩位製作人,一位宣傳,翁宜冠則從製作人開始當起。當時的歌壇不大流行製作人,往往都是詞曲創作人說了算,「歌林學習日本公司,開始成立藝能科推行製作人製作,之後也才開始推動版權概念。」
剛進歌林的翁宜冠雖是製作人,但一開始並不被看好,被指定從製作兒童音樂開始。第一張作品,是由趙舜跟陳博正主唱的卡通《黑皮小英雄》兒歌專輯,後來也負責製作五燈獎第一對五度五關的雙胞胎歌唱冠軍李曉雯、李曉霏的專輯。「其實不大困難啦,我自己從小就是唱合唱團出身的,這些製作對我來說其實還算容易。」
直到製作江玲專輯《半個月亮爬上來》時,主管問有沒有歌可以收進專輯,當時還算新人的翁宜冠不好意思地拿出了自己的創作曲〈情到濃時反為薄〉,詢問不知是否合適。主管聽完後稱讚說歌不錯,三拍旋律很簡單,就這樣,〈情到濃時反為薄〉收進江玲專輯,被選為主打之一,創下亮麗銷售佳績。
〈情到濃時反為薄〉屬於翁宜冠的自發性創作,曲來自他應考歌林製作人時,需要的自我創作八小節旋律,後來衍生為完整的歌曲;詞則是當時他喜歡翻閱古詞書籍,看到些文字很有感觸,一時靈感到了寫下來。「大概花了我一個星期的時間有吧,當初也沒有一定要發表的壓力,就是在哼哼唱唱間完成了〈情到濃時反為薄〉。」
翁宜冠說,〈情到濃時反為薄〉並非為哪位歌手量身打造,若要說,其實並不大符合當時江玲的形象,反而比較適合歌林的另一個玉女歌手沈雁,但公司有其考量,他也就帶著江玲,磨了兩天完成這首作品。「當時的歌手配合度很高啦,不會有太多意見,敬業精神很夠,主要就是把歌唱好,勉強還可以啦。」
翁宜冠最喜歡〈情到濃時反為薄〉最末兩句的「來時茫茫然/去時淒淒然/錯錯錯/落落落」,最後幾個疊字中,蘊含著複雜的轉音技巧,「寫這首歌時,其實沒有特別要傳遞什麼情感,只是覺得歌曲這樣子走到最後搭配轉音很令人感動。」翁宜冠說,當時流行歌曲時興轉音,但他的轉音特別細膩,「歌手需要好好練習,才能抓住其中精髓,唱出對的味道。」
當時雖然已經推動製作人制度,但製作人仍是隱身歌手背後的推手,翁宜冠發表作品時,用的是「幼梅」這個充滿女性特質筆名。他笑說,「當時怕被人家說瓜田李下,都用自己的作品,所以流行用筆名。『幼』是我小妹的名字,『梅』是我老婆的名字,早知道後來推動版權制度,當初我就多寫一點!」
〈情到濃時反為薄〉發表後,讓他吃下定心丸,感覺到自己也可以寫歌,「以前我不覺得我可以寫歌,只覺得我的作品屬於流暢有餘、精彩不足的那種,但我很能夠詮釋別人的歌曲,因此,我對自己的作品要求會更高。」這首歌當初交由陳志遠編曲,「百分之百沒有問題,一聽就知道是會紅的歌。但若擺到現在,」翁宜冠說,「可能編曲要走比較搖滾一點,用撕裂一點的唱法去詮釋軟中帶硬的感覺;或者是八六拍子一點的,才能符合當前的市場需求。」
當年進入歌林的翁宜冠已快要三十歲,他笑說,報考時有年齡限制,要是再晚一年他就無法跨進這行。回首過往,「其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不以為苦,雖然台灣流行音樂發展有高有低,但我從來沒有離開,我沒有被現實打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