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詞:李鼎/潘柏希 作曲:V.K克
編曲:V.K克
製作人:V.K克
演唱人:蕭敬騰
發行公司:華納音樂
發行時間:2014
專輯名稱:The Song
受訪者:V.K克
採訪撰文:李淑娟
截至2019年夏天,V.K克的音樂在YouTube影片總觀看人數已經達到兩億六千多萬人次,蕭敬騰演唱電影《到不了的地方》同名主題曲,是V.K克創作路上難忘的印記;而李鼎導演邀請V.K克製作配樂時,原本沒有創作主題曲的構想,但是V.K克在看片、配樂後,建議導演必須有主題曲來為電影發聲,換得導演一句:「先寫吧!」
《到不了的地方》電影主題曲與配樂的核心都在傳達兩位男主角舊地重遊的旅程中,隱隱流動卻沒有爆發的情愫。V.K克先抓了幾個配樂的旋律記在腦海裡,不以理性創作,而是以情感宣洩去發展,「作品會自發地傳達中心的意念。」他認為,配樂是以影像故事為主軸,為影像的情緒做加分與判斷,「原本戲已經表演很好的部分,不見得需要再加配樂去破壞情緒,而每段配樂也不見得一定非要旋律。」V.K克也分析,許多包括好萊塢電影的場景,通常觀眾聽到的是音效式的長音、低頻,不一定是旋律;而在劇情很高潮、情感濃烈的地方,突然來個非常破題的英雄式旋律,效果更加顯著。
對於V.K克而言,「流行音樂創作是音樂本身為主角,將一首歌做得很精彩,有動聽的旋律,讓聽者會跟著搖擺的韻律;配樂則是劇情為主,需要配合劇情,給予角色情緒的氛圍去做加分與點綴。」他製作電影配樂時,都先以一般商業電影思考,不僅研讀劇本、分析電影分鏡,更針對場景、劇情,利用軟體音樂、搭配樂團錄音、研究使用哪種樂器,「像我另一部在2011年的電影《麵引子》配樂,有一場老兵面臨被抓走、妻子又同時將臨盆生產的戲,配樂就必須營造出兩種緊張交織的情緒。」
然而,〈到不了的地方〉與一般流行歌曲、電影配樂不同,「這首歌不像一般的流行音樂有強烈的拍點節奏,它甚至有點自由速度,而且前奏結束後是安靜無聲,進歌必須抓到準確點。」編曲更充滿了古典樂器的元素,「2nd PRE-CHORUS(第二段導歌)前有段與歌手一起飆高音的大提琴獨奏,藝術渲染力很強,如果演唱功力不足、詮釋得不夠大器,呈現出來的感覺就不同。我唱DEMO時還因為KEY太高唱到快斷氣。」V.K克解釋,「所以這首歌一開始就設定由蕭敬騰演唱。」
V.K克寫這首歌時壓力很大,因為必須寫出一首讓李鼎導演、蕭敬騰的經紀公司與他本人都能認同的歌曲,「我必須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更不能自以為好就好。」V.K克整整一週沒有睡好,編曲更花了整整一個月,「編曲時一度傳來歌手檔期問題可能無法演唱的消息,當時我十分失落,因為我知道這首歌只有他才能詮釋。」
在配唱當天才正好完成編曲,「蕭敬騰當天穿著飄飄然的衣服、留著長髮,對我來說像仙人般渾身散發著禪意。他對自己的演唱很要求,也對自己的聲音非常了解,錄音時要求清場,只留下錄音師跟他工作。」等到快錄好時,V.K克和導演前往探班,聽到已經錄好的LEAD VOCAL(主人聲)與和音的演唱,透過錄音室將蕭敬騰的聲音特質更加放大,光是清唱,就讓在場的工作人員留下了眼淚。
這首歌的和聲部分則比較美式,「2nd
PRE-CHORUS的地方在旋律高三度之上唱了一個聲部,由於合音高於旋律,等於旋律音高被改變。導演形容像是重機行駛時的高速風聲,一開始覺得不習慣,現在聽起來反而是一種特色。」V.K克更分享,當時導演想另外加入一段清唱,配合宣傳電影當作開場使用,所以希望這段清唱不要唱得那麼完美。「蕭敬騰立刻抓到導演想要的意思,馬上試了很多不同的詮釋方式,其中有一個版本是非常接近素人的感覺,但即使是『蕭敬騰演繹的素人版』,還是非常厲害到令人起雞皮疙瘩。」
從2009年發行第一張創作專輯以來,V.K克前前後後製作的電影配樂只有三部,電視劇則未滿十齣。「電影配樂加主題曲創作、錄製花了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幕後工作則是一年全力製作一~兩部。」以個人專輯及演出為主的V.K克,堪稱作品數量少但質感精緻的創作人,他認為時代變遷很快,不僅現代年輕人,中生代音樂人也受到很多挑戰,「現在是直播影像時代,是個講求速度大於品質的時代,但是品質也很重要,如何取捨,是我們與下個世代都值得思考的事。我擔心直播、速成文化的變化成為主流,錄音品質、演唱基本功、音樂深度受到考驗,普遍認知的價值如果沒有保留,是不是就不再注重?」
V.K克認為講求速度當然非常重要,更建議年輕人先培養基礎實力、充實內涵,一旦得到機會需要講求速度時,才能接受挑戰做出品質一致的東西。「我在大學時代就有同學介紹了配樂工作,也幫劇場配樂,慢慢累積經驗,接到〈手掌心〉的邀約時,其實已經累積了十幾年的功力。」他更鼓勵新世代音樂人不要灰心,「投入音樂產業一開始會遇到最大的挫折,就是做了很多曲子沒有被採用,這並不代表你做的不好。曲子不被採用有很多原因,包括運氣,不需要太過喪志,或許未來哪一天就會被選上;等你成長後再回頭看以前的作品可能會覺得做得很爛,但更能了解自己當時有哪些不夠好的地方。而現在是網路時代,除了主動投稿之外,還有有很多手法可以選擇,例如成立自己的YouTube頻道,等到你的頻道有人關注,再發表作品」
「人生有時候是從哪裡出發,就會決定你走到哪裡。」
V.K克也有朋友到美國洛杉磯唸音樂,在某位電影大師的工作室工作,努力尋找與等待更多國際機會,但V.K克還是喜歡在台灣創作音樂。如何像V.K克在台灣也能做出國際化、受國際注目的作品?「你必須非常努力,不管音樂或影視作品,一定要對作品有所堅持,創作開始的目標設定應該是全球市場,督促自己要更加進步,並掌握自身特點與國際潮流。像戲劇《通靈少女》就透過HBO躍入國際。」V.K克在台灣體會到無法得到足夠資源,所以什麼都是靠自己,雖然一切非常辛苦,但唯一就是回到作品本身。
「做出有深度、經得起考驗的作品,才能做出在國際上也能被喜歡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