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有時有日-客語新聲的一首跨越時空歸鄉之歌

作曲:黃宇寒 作詞:黃宇寒

演唱人:黃宇寒

編曲:林易祺

製作:林易祺

收錄專輯:有時有日 Someday

出版時間:2019

出版公司:洗耳恭聽

受訪者:黃宇寒

採訪撰文:王景新

 

《有時有日》是黃宇寒的首張專輯,這張專輯的創作主題圍繞著成長和找回初心。專輯標題單曲〈有時有日〉更是一首聽來舒心的R&B,令人忍不住一再循環播放。

 


〈有時有日〉的誕生,竟源於一次意外的相遇。黃宇寒細訴:「當時我還是大學生,某次演出認識黃子軒老師,他知道我是客家人加新住民二代的身份時,跟我分享他在馬來西亞的演出,才知道原來東南亞的客家人真的很多。」不期相遇不僅開闊黃宇寒的視野,也帶來了新的創作可能,「剛好那時有合作機會,於是在老師的建議之下,開始嘗試客語結合印尼文的創作。」

 

黃宇寒逐步還原〈有時有日〉以及歌曲同名專輯的創作歷程,「《有時有日》專輯是先有曲才有詞,大學時期擅長民謠吉他彈唱,創作基本上都從木吉他刷CHORD開始。」黃宇寒自認創作過程直接且純粹的,沒有特別使用什麼原理及技巧,一切以「順耳動聽」為主,以感覺為導向的創作方式,反而讓〈有時有日〉擁有自然流露的動人魅力。

 

〈有時有日〉歌詞蘊含客家文化底蘊與精髓,「〈有時有日〉成語意思是『總有一天』。」黃宇寒雖然身在異鄉工作發展,但深信總有一天會回歸自己的故鄉,「不管以什麼方式。」

 

然而身為新生代,創作客語歌曲並非一帆風順。黃宇寒坦言,製作第一張專輯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發現客語腔調跟「四縣」、「海陸」都有不同之處。這個發現一度讓他感到困惑,「後來才發現龍潭說的腔調是屬於比較少人說的『四海腔』,所以選擇在自己的專輯裡留下屬於龍潭的四海腔。」這個眷戀家鄉腔調的決定,展現黃宇寒對母語文化根源的尊重,也為客語音樂保留一份獨特的風采。

 

首次正式進入錄音室,對黃宇寒是一次充滿挑戰的經歷,「製作人給我一個超困難的作業『自己配唱』,錄音過程發現能力還不足以表現自己想要的樣子,所以忍不住哭了,嚇到製作人和錄音師,我自己也沒料到。」這個艱難的插曲,卻也幫助黃宇寒音樂生涯更上層樓。

 

〈有時有日〉更成功為黃宇寒贏得金曲獎提名,「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在金曲獎大螢幕上聽到及看見自己的名字是多感動的一件事,能夠和這麼多厲害的創作者、歌手、製作人一起入圍真的很興奮!」金獎入圍不但肯定黃宇寒的才華,也為客語音樂在主流音樂舞台上贏得更多關注。

 

作為一位客語創作歌手,黃宇寒對客語音樂的未來充滿期待,「珍惜每一次發行作品的機會,等於在發行當下為客家流行音樂留下了屬於我自己的痕跡。」她堅信,持續不斷的創作是推廣客家文化的關鍵。「現在串流音樂盛行,只要一直持續創作,未來的某一天有可能會被某一個在不同地區的人聽見,進而分享出去。」

 

黃宇寒更因為創作而找到了平衡傳統和現代的方法。「對我來說『語言』只要還存在,這個文化就還存在,所以傳統元素是『客語』,新的元素是『曲風及旋律』,兩者結合就是新客家創作。」這種創新的思維,為客語音樂注入全新的活力。

 

面對有志客語音樂創作的年輕人,黃宇寒覺知預設立場會畫地自限,不如把杞人憂天的時間都拿來創作,「有嘗試就有開始,才有持續進步的自己。」客語音樂逐日愈發華麗綻放,黃宇寒將一本發揚音樂的觸動人心的初衷,繼續以音符與文字肩負客語文化傳承的甜蜜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