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孤獨的總和--以歌曲解答生命中的疑惑

作曲:吳汶芳  作詞:吳汶芳
演唱人:吳汶芳
編曲:周顯哲
製作:王志秦
收錄專輯:《愛的生存之道》原聲帶
出版時間:2013
出版公司:福茂
受訪者:吳汶芳
採訪撰文:王景新
 
 

吳汶芳詞曲創作的〈孤獨的總和〉,以細膩的筆觸寫下孤獨感的無形重量。這首歌呈現了現代人面對孤獨時的無奈與掙扎,卻也道出在孤獨中尋求共鳴的渴望,讓人感受到吳汶芳在孤寂中找尋自我的真摯情感。

〈孤獨的總和〉是吳汶芳大學時期創作的歌曲,當時在台北參加各種音樂比賽,卻與同學之間產生了距離感。「當時,面對學業、遠距離戀愛以及家庭的不理解,這些壓力讓我感到孤獨。」然而,她也從中汲取創作的靈感,寫下了這首歌。這首歌探索孤獨的多面性,並將其轉化為一種力量,「希望能表達每個人心中那份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歌曲的創作過程對吳汶芳來說是一次情感的宣洩,「我在床上抱著吉他,一邊哭一邊寫下歌詞,幾乎沒有修改。」細緻而微捕捉真摯現代人的共感,讓歌曲在發行後獲得一致好評,成為她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代表作。她認為創作像是一種自我療癒的過程,她將內心的掙扎與孤獨,用音樂轉化為力量。第一句歌詞「如果我是一朵花/那又為誰而綻放」正是她對自身存在的思考,創作型歌手的宿命亦復如是,以歌曲一一回應並試著解答生命中的疑惑。

與製作人王志秦的合作中,吳汶芳感受到一種自由的創作氛圍。錄音過程並不漫長,卻滿是情感的真實流露。「這首歌不只是我個人的故事,也是每個人心中孤獨的共鳴。我希望透過這首歌,能讓聽眾感受到孤獨並不可怕,反而是一種生命的體驗。」吳汶芳初心如一面無塵明鏡,映照顯像每個人在生活中所面臨、所忽略的孤獨與渴望。

〈孤獨的總和〉將本屬於理性數學的「總和」一詞,轉化出感性意義,以細膩的歌詞打動人心,並在MV中展現孤獨症患者與她自身的孤獨感之間的對比。吳汶芳笑說「我數學其實很弱,才會主修外語。」


吉他在〈孤獨的總和〉扮演重要角色,「我是自學吉他。還沒發專輯前,吉他我都是學人家刷一刷啊。技巧什麼真的都不會。頂多就是看指法圖片,我就照著按。」後來發片當了歌手,吳汶芳把握每一次上台演出的機會,「我為了要耍帥,所以我就跟製作人要了很多單軌的吉他檔案,就一一的把所有的音用聽的方式把它採捕下來。然後很多歌其實不適合自彈自唱,我就會硬練,把它練到可以自彈自唱。」多年後與老師相遇,「老師有聽見我現場彈那首歌,他嚇到說哇!『你吉他彈得這麼好』」

吳汶芳對音樂始終初心仍在,一次次的練習與彩排,全是為了下一次能與久違的知音者,完美再重逢。

聆聽《孤獨的總和》
KKBOX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河壩--人非物亦非的音樂詩篇

作曲:彭柏邑  作詞:彭柏邑
演唱人:彭柏邑
編曲:彭柏邑
製作:彭柏邑
收錄專輯:塹
出版時間:2021
出版公司:種子音樂
受訪者:彭柏邑
採訪撰文:王景新
  

彭柏邑初登場專輯《塹》,也似萬花筒般折射出多變且炫目的色彩。

如果彭柏邑不說,任誰也無法揣想〈河壩〉創作靈感居然源於對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I'll Show You〉MV的欣賞。「小賈斯汀的MV是在冰島拍的,有山川河流,我的靈感就來了。然後我就做這個編曲。」彭柏邑試著結合視覺與聽覺,豐富聽覺層次,也為聽眾創造更加立體的音樂體驗。EDM創造出更為空靈的孤絕氛圍,為歌曲營造一聽有感的特質。「我想要的是一種像冰川融化的聲音,聽起來很冷,但同時也有生命的律動。」彭柏邑分享道,他嘗試使用多層次的合成器效果,並與現場樂器錄音結合,創造出既真實又充滿想像空間的聲音氛圍。他坦言,這樣的靈感轉化過程是一次挑戰,既要保留原始的情感觸發點,又要加入自己的創作視角與新鮮感,確保作品有獨立性。

〈河壩〉深入探討環境變遷的主題,乍聽或許八股沉重,但彭柏邑以情以景入歌,稀釋了說教意味。利用時間的鋪陳讓歌曲有清晰敘事線。

「我小時候阿婆很常去頭前溪洗衣服,他們都不用洗衣機,覺得自己親手洗比較乾淨。」童年回憶成為歌曲發想起點,但彭柏邑並未停留在懷舊層面,而是進一步將個人經驗與當代環境問題連結。「前面我鋪陳一個阿婆去洗衣服,早晨河流很乾淨;然後,第二段就開始寫河流怎麼越來越髒,最後就是阿婆不再去河邊洗衣服。結尾就是這條河流已經完全消失了。」他說:「現在強調環保意識,有些河流或海洋被污染。我觀察頭前溪,也常漂流很多垃圾。」他鮮明地書寫環境變異,暗示人類若忽視環保將對自然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音樂製作物,彭柏邑則運用一種特殊音效來模擬河流湧動的聲音。「就是人聲會一直吟唱,是一個音效叫『Atmosphere』,就是氣氛音樂。我覺得很像河流的概念,所以把它加進來。」他細緻的聲音設計強化了歌曲氛圍,也為聽眾升級了一種沉浸式的聽覺體驗。他認為,音樂不僅是聲音的堆砌,更是講述故事的一種媒介,而他希望每一個聽到〈河壩〉的人,都能感受到歌詞與音效交融而成的畫面既視感。

值得一提是,彭柏邑認為創作客語歌反而更加自由。「我想到什麼就講出來,不會太設限。」對他而言,語言不僅僅是表達工具,更是文化與情感的載體,而客語的獨特音韻,也為他的音樂增添了不一樣的魅力。

〈河壩〉不只是一首動人客語歌,更是一首景致化的環保宣言。彭柏邑以細膩的音樂製作和深刻的歌詞內容,溫馨提醒聽眾持續關注環境保護,也別忘了環顧記憶中熟悉的場景,是否別來無恙?對彭柏邑而言,音樂的意義不僅在於娛樂,更在於啟發與傳遞。

聆聽《塹》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解脫──黑暗盡頭見曙光

作曲:許華強  作詞:姚若龍
演唱人:張惠妹
編曲:許華強
製作:馬毓芬
收錄專輯:姊妹
出版時間:1996
出版公司:豐華
受訪者:許華強
採訪者:謝濬如


〈解脫〉作曲的誕生很偶然。

當時許華強在香港,外面下著大雨出不去,只能待在飯店房間裡的他感到很無聊。既然有時間,他就寫首歌。拿著錄音機錄下主歌、副歌和Bridge,每一段都是分開寫,最終花了一個小時組合成一首完整的歌,寫完後沒有多想,就把卡帶交給飯店櫃檯,請他們寄回給唱片公司。

大概過了一兩個月,向他邀歌的製作人馬毓芬打電話給他,問他想不想聽聽新人「阿妹」演唱的Demo?當時,許華強甚至還想著,「阿妹是誰啊?」但他第一次聽到張惠妹唱〈解脫〉的Demo時,完全驚呆了。他心想「哇!這麼會唱!」最後,他依據張惠妹的歌唱風格,將〈解脫〉編曲改成R&B。張惠妹錄製完成後的歌聲,讓他仍舊驚艷不已。

許華強與張惠妹的合作非僅於歌曲創作,後來也延伸到演唱會。他是張惠妹早期演唱會(第一至三場)的吉他手。他回憶起當時和張惠妹的相處,巡迴演唱會或彩排結束後,阿妹會帶著他們一起去派對,或者去Hard Rock Cafe喝酒跳舞,每一次都很有趣「她就像個小妹妹一樣,非常好玩。」、「AMeiZing Tour彩排時,有位舞者跌倒,阿妹非常擔心甚至哭了。我看到後悄悄到一旁為舞者禱告,從那天開始,我們在每場演出前都會一起禱告…」、「有一次在新加坡和阿妹及經紀人吃飯,我藉機向經紀人傳福音,整晚都在講耶穌!結果這位經紀人後來甚至去教會工作了!」更有許多時候,許華強演出時會走台步、戴大眼鏡,試圖逗台上的張惠妹發笑…美好回憶如數家珍。

〈解脫〉的英文歌名是〈She's gone〉,英文歌詞是為演唱會演出橋段延伸而寫,中文歌詞則由姚若龍填詞,概念與許華強原來的想法大致相同,歌曲發行後獲得巨大迴響。許華強回憶,成為暢銷歌曲後,當時唱片公司的夥伴,更連夜飛到新加坡找他簽約。〈解脫〉也是許華強深陷黑暗時寫下的歌,創作當時他正經歷憂鬱症之苦,專輯發行之後,他找到了信仰,才得以漸漸復原,歌名〈解脫〉恰好呼應了他後來因信仰而獲得的救贖和希望:「也像是從中『解脫』出來了。」一首情歌卻意外與他的生命低谷交織、蘊含著曾經歷的真實。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音樂也可能誕生出力量與希望,引領聽者或創作者,漸漸走向光明。

聆聽《姊妹》

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我的愛那麼容易受傷害--歲月音符的脆弱印記

作曲:陳進興 作詞:方季惟
演唱人:方季惟
收錄專輯:我的愛那麼容易受傷害
出版時間:1989
出版公司:藍與白唱片有限公司
受訪者:方季惟
採訪者:默知

細品〈我的愛那麼容易受傷害〉歌詞,深刻表達愛情的脆弱與無奈。然而,繁忙的宣傳與拍戲生活,方季惟如何寫下這首情深意切的情歌?「我的忙碌是無法想像的,我們不像一般唱片公司,他們的宣傳可能只需要一個半月,我是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工作,沒有休息的時間」,這樣的緊迫節奏下,方季惟的創作通常是透過閱讀與生活觀察帶來靈感,她回憶,當時常常在跑通告的車上,將自己的想法透過錄音記錄下來。

「曾經有位製作人說:『看她的眼睛就會賺錢』,我就覺得自己被物化了!就會有受傷的感覺」方季惟表示,年輕的時候遇到的事情太少,比較敏感,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受傷。然而,就是這樣生活中無意的累積,造就一首首精彩的歌曲。



當時,唱片公司要求方季惟提供歌曲創作素材,她便交出這些生活紀錄作為譜曲參考。「我跟作曲的老師基本上很少見面,選歌的過程通常是製作人挑選,然後再給作曲人」,通過文字與旋律的隔空碰撞,卻產生完美的創作。

方季惟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錄製前練習,當時的製作人對嗓音要求非常高,「我每次進錄音室,都會花半小時練嗓,製作人會要求每個字都要有表情、彈性,甚至會幫我設計好每一段的發音技巧」,方季惟回憶道,這樣的細節在演唱時不僅是唱出音符,更是把情感融入到每一個音符中。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編曲有兩個版本,除了大眾較熟悉的版本外,另一個是吉他彈唱版。方季惟表示,自己比較喜歡吉他的版本的編排,讓歌曲更加簡單,也讓情感表達更為直接,更符合「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情感需求。此外,這首歌對於方季惟來說,還有另外一層特殊的情感聯繫,那便是與母親的關係,「我每次唱這首歌,媽媽都會覺得我在幫她說出心裡的話」,母親的支持與理解,促使她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更加投入。

「每個階段的情感都是不同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學會如何面對外界的傷害,並且不再讓自己那麼脆弱」,〈我的愛那麼容易受傷害〉承載著方季惟青春歲月中的敏感與細膩,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會如何調適自己的情緒,並以不同狀態,持續演繹這首歌,「每次在演唱會上,歌迷們都會要求我唱。無論是新舊版本,對我來說,都是一種當下的情感表達與生命體悟」,當旋律再次響起,這首歌淬練著許多回憶與成長,交織成一段淵遠流長的動人篇章。



聆聽《我的愛那麼容易受傷害》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運轉人生——公路電影般的台式流浪

作曲:楊子樸    作詞:施立
演唱人:邱軍
編曲:JerryC
製作:楊子樸
收錄專輯:情歌手
出版時間:2024
出版公司:索尼唱片
受訪者:楊子樸
採訪者:張桓瑋


原先以為〈運轉人生〉這首歌是專門為戲劇《華麗計程車行》量身創作,沒想到卻是作曲人楊子樸無心插柳的結果。


「寫這首歌的過程我蠻意外的。」楊子樸回憶,有一天下午,他幫吉他換新弦、試效果器,在調整音色的過程中,無意間彈出了帶點搖滾與地下樂團氣氛的旋律,「當下我就打開麥克風,一邊彈一邊唱起來。」他直覺這首歌很適合用台語詮釋。雖然自己的台語並不算流利,但因長期聆聽滅火器、茄子蛋等樂團的作品,耳濡目染之下也掌握了一些語感和韻律,「從他們的vibe,我觀察到年輕世代喜歡怎樣的台語歌。結果我就邊彈邊唱,沒想到一下子就把整首歌一條龍錄完了!」

還記得那個下午彷彿受到音樂之神眷顧,靈感汩汩不絕湧出,楊子樸以簡單且生活化的語彙,哼唱出整首歌:「像是『你食飽沒』、『你欲去佗位?』⋯⋯都不是很難的台語,我是用非常通俗的唱法唱進去歌裡的。」

自鋼琴襯底的主歌鋪墊,到副歌以電吉他和鼓聲串起海海人生,彷彿滄桑撲面,世人輪轉在硝煙瀰漫的塵世間,無論行走或佇留,這首歌的旋律和編曲都帶有一種迷人的「流浪」況味。楊子樸進一步說明,他非常喜歡西方的公路電影,像是德國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的《巴黎.德州》就是靈感來源之一,「我很希望把那種自由、孤獨卻又詩意的氛圍,融入在創作裡。」

談到台語歌的創作語法,他提到,傳統上台語歌多依循「五聲音階」進行,具備一定的音韻規律。「但我不希望這首歌太過遵循傳統尺規,所以加入了西洋公路感的氛圍,拼貼出一種嶄新的『台式流浪』風格。」他認為,這首歌之所以能引起共鳴,正因它介於台語歌市場的模糊地帶,「當你無法定義一首歌時,它的可能性往往最高。」

正因創作當下處於一種混沌狀態,楊子樸便順著直覺,捏塑出他心中理想的樣貌,並未貼合傳統規則進行,反而讓作品更鮮明動人。他笑說:「你看,這麼台的歌,從另一個角度聽又很西洋,或許這也是它能被注意到的原因。」  
  
在編曲方面,楊子樸與長期合作夥伴JerryC保持高度默契,「JerryC很擅長編Rock、粗獷型的音樂,常給我那種很兇的電吉他。在這首歌裡,他也抓到我想要的味道,編曲幾乎沒怎麼改。」楊子樸笑著補充,JerryC後來還建議在前奏加入口風琴來點綴,作為整首歌的開場。「我覺得他要的是一種純粹、純真的感覺,而口風琴的音色也自然地帶出一種滄桑與寂寥。」

在製作與配唱上,身為製作人的楊子樸也有明確想法,他特別要求主唱邱軍的唱法不要太「乖」,要唱出一點頹廢感。「邱軍很會唱,他對台語的腔位和咬字掌握得很快,所以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他唱得痞一點、有點流氓味,這樣才會有灑脫的感覺。」

事實上,〈運轉人生〉真正量身打造給《華麗計程車行》的部分,其實是歌詞。作詞人施立根據劇情量身創作,以行車流轉出一幕幕悲歡離合,在生活與生存的縫隙中掙扎,突顯兄弟間深厚情誼,並營造出一種帶有漂泊氣質與陽剛的灑脫。尤其「管待社會無情 / 佳哉有你有我 / 運轉人生 / 沿路親像一首歌⋯⋯」這段歌詞,更像是你我生命歷程的寫照。

「那是一種輕鬆的狀態,人生中有很多無奈,我們得用輕鬆一點的方式去面對。」楊子樸說,他非常喜歡施立老師的歌詞,「裡面用很口語化的方式傳遞訊息,第一次看到我就覺得很驚艷。」

在〈運轉人生〉中,將生命的種種無奈舉重若輕地放下,揮一揮手,繼續往前走;正如歌詞所唱的:「咱的心頭來掠乎定 / 鬥陣袂孤單」。

聆聽《情歌手》


2025年6月6日 星期五

相思比夢長--內斂宣洩的東方美學

作曲:靳鐵章 作詞:吳若權
演唱人:費玉清
編曲:Ricky Ho
製作:靳鐵章
收錄專輯:情深往事 直到永遠
出版時間:1992
出版公司:飛碟唱片
受訪者:靳鐵章
採訪撰文:葉俊甫


收錄在一九九二年發行專輯《情深往事 直到永遠》,邀來作曲人靳鐵章為費玉清量身打造的〈相思比夢長〉,搭配連續劇片尾曲不僅深受歡迎,費玉清也以這張專輯入圍第四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項;與費玉清相識多年的靳鐵章說,「很高興我能夠給了他一首,這麼受歡迎的主打歌。」而這首歌同時也擁有粵語跟台語版本,同樣受到市場肯定。

靳鐵章說,他與費玉清相識甚早,當年還在念大學時,他訝異的接到費玉清的聯繫電話,「那時就覺得是兩個世界的人啊,畢竟費玉清已經紅了,形象也不錯,但很驚訝他注意到校園民歌的趨勢了。」二○○七年,費玉清在華納唱片發行了《回想曲 青青校樹》民歌選粹專輯,不僅邀來靳鐵章擔任製作人,還在專輯中翻唱他創作的〈曠野寄情〉、〈漁唱〉、〈天水流長〉等作品,「費玉清選了一些我寫的歌來翻唱,可能是我的風格在校園民歌諸多作品中風格跟他相近,或者是洋溢的東方味跟他的形象比較類似吧。」


靳鐵章說,〈相思比夢長〉當時就是為費玉清量身打造的作品,譜曲時大概花費一天時間完成,後來交由吳若權填詞,為符合費玉清的氣質,曲風走向比較東方,用詞也運用許多典雅的疊字風格,感情呈現上也相對隱晦內斂,「這首作品寫完就知道是要收在費玉清的專輯中,跟最後的錄音版本調整不多,大概只有配唱時一些咬字的小部分有微調吧。」

靳鐵章說,〈相思比夢長〉是一首很清楚也不複雜的作品,並不是一個大曲子,但它的旋律順暢容易傳唱,副歌也把情緒拉到一個相當的高度,「我覺得受歡迎的原因是,大家唱完也把情緒宣洩掉了,這是一首很直接的歌曲。」當然,〈相思比夢長〉當年搭配上連續劇《一代皇后大玉兒》的片尾曲,也連帶強化作品的傳唱度。

靳鐵章說,其實費玉清的聲線不算是主流,因為他擁有極其特殊的東方唱腔,字正腔圓唱法很容易被貼上「過時」或是「老一輩」的唱法,與當時流行的率性唱法迥然不同,「所以在那個時代,可以用這一首歌,讓費玉清的唱片被市場肯定,成為他的代表作,現在想起來還是挺開心的。」

〈相思比夢長〉發行後,某日,製作人李壽全說給新人劉德華重新翻唱。粵語版〈真我的風采〉由潘源良重新填詞,推出後,在香港非常受歡迎,與〈相思比夢長〉呈現的風格大不相同,但也成為劉德華獲獎無數的代表作之一。

靳鐵章笑說,一九九二年對他來說很特別,因為〈真我的風采〉跟〈冬季到台北來看雨〉都入選了香港十大金曲,一年有兩首作品得到競爭激烈的香港樂壇肯定;〈相思比夢長〉另有台語版〈懷念你一人〉,由張勇強重新填詞、楊宗憲演唱,不同語言的各種版本,都不約而同被選為該張專輯的主打歌,可見這首曲子被深受市場認同與肯定。

聆聽《情深往事 直到永遠》

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痛並快樂著

作曲:江建民 作詞:李格弟
演唱人:齊秦
編曲:徐德昌、江建民
製作:徐德昌
收錄專輯:痛並快樂著
出版時間:1995 
出版公司:上華
撰文者:李格弟


一九八四年的<告別>到一九九五年的<痛並快樂著>,十一年間我賣了許多歌,沒有一首是填詞來著,都是先寫了詞,歌手或製作人看上了再譜曲,包括薛岳、李亞民、齊秦、張艾嘉、李麗芬、潘越雲的許多歌,也包括趙傳那些首<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男孩看見野玫瑰>等等。一九九五年從法國回台小住,到齊秦的工作室玩,許常德也在,好像還有天健(劉天健)、阿昌(徐德昌)他們,在討論齊秦的新專輯,阿德說有一首江建民的曲想要我填詞,我說:「許常德,你明明知道我不會填詞」,阿德說:「試試看,說不定你會」,他順手翻開我帶去送給齊秦的詩集<摩擦無以名狀>指著一處說:「就這句!就寫這句!」他指著一個題目、一個短語,我探頭看──痛並快樂著。齊秦說:「不錯啊,可以的,放了Demo給我聽」我說:「好,我試,那阿德(許常德)你必須把代表字數的╳╳給我畫出來,還有主歌、副歌的結構,因為我對╳╳比對旋律更有感。」

第二天我聽了Demo幾遍,聽好曲子氛圍,腦中冒出幾個句子,但是不知道該把字安在哪裡,怎麼辦呢,又要亂填一通了嗎?屋子裡的傳真機突然響了,噗嚕噗嚕噗嚕吐出兩張A4紙,許常德寫「童大龍先生 格弟女士,這是你要的╳╳╳╳╳,祝靈感大發。」

一開頭是七個╳╳╳╳╳╳╳,然後六個╳╳╳╳╳╳,好奇怪我就寫出來了:痛並快樂/快樂著/恨恨且愛且狂,我邊寫邊數,不敢超出任何一個字。痛並快樂/快樂著/不理不問啊不想/像沼澤慢慢陷落/靈魂呼喚來生的殼。古人填詞也是這樣的,一定先數數,幾個字、幾行,調寄臨江仙,調寄將進酒,依成曲入新詞。所以,我一點也不為要求畫╳╳自卑,這裡也順便重重感謝寫歌生涯中為我畫過╳╳的音樂人,當然,畫○○的一併感謝。

然後,我終於有人生第一首填詞的作品了。作曲人江建民,吉他彈得一個跩,薛岳三十週年時,我在YouTube上看見一眾歌壇朋友重新演繹江建民<親愛的你在煩惱些什麼呢>,由李林主唱、吉他江建民、貝斯韓賢光、鼓李守信、鍵盤王晶。哇奧,這幫男人多帥啊,比起薛岳原版,我是更喜歡這個版本。與江建民合作了這首歌,與他從來沒見過,有一年在什麼演唱會的後台,我對著一個人說:「你是江建民嗎?我是李格弟!」他露出吃驚的表情,好像在說「你是女生喔?」

《痛並快樂著》發表的時候,我回到法國了,我並不知道這首歌隨著齊秦紅遍大江南北。北京朋友顏峻說:「泛濫到沒有人知道出處了,還以為是成語俗語呢。有文人用作書名寫書,有歌手寫進自己的詞裡,人們動輒寫出說出:『痛並快樂著』。」

它真正的出處來自我在第二本詩集<腹語術>裡的十四首十四行:甜蜜但是冷淡的樣子/拿出深藏的小刀/險險舔過/滲出血/痛並快樂著,然後隨著我發神經把整本詩集肢解,以剪貼重新創作,它變成了第三本詩集裡一首詩的題目,全詩八行,全是剪貼出來的:做一群蘑菇/黏膩挨著/整齊開始/投下陰影/不能全盤了然/恨恨愛著狂/奇異突兀,然後五字又被選中寫了詞給齊秦。

流行歌曲隨著傳唱融入語言的泥沙江海、文字的洪流瀑布裡,像剛出廠嶄新發亮的硬幣因流通而逐漸磨損變劣幣。字和句子的命運多麼奇妙。又想到另外一事,「還沒長大就老了」算是金句吧,第一本詩集裡頭寫的,三十年後看見成龍自傳以之為名,應該是影子寫手代筆,沒有人告訴我,我很久以後才知道,成龍自己一定不知道,他一定以為這個句子是特別為他發明的。

聆聽《痛並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