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蔡振南 作詞:蔡振南
演唱人:沈文程
編曲:林玉峰
製作:蔡振南
收錄專輯:心事誰人知
出版時間:1982
出版公司:愛莉亞
受訪對象:蔡振南
採訪撰文:梁岱琦
原本只是賭一口氣,寫的歌沒人有興趣,蔡振南索性自己開了唱片公司,自己找歌手來唱。〈心事誰人知〉唱出底層人民的心聲,「心事若無講出來/有啥人會知」,市農工商到黑道兄弟,人人都能夠來上一句。一首打動庶民的歌曲,從夜市唱到藝術殿堂,從沈文程到蔡振南,〈心事誰人知〉唱盡人們心裡的鬱卒和悲哀。
〈心事誰人知〉不是蔡振南寫的第一首歌,他的第一首創作叫〈你不愛我我愛你〉,而且是首國語歌曲。那時候歌曲出版還需送審,因正值中美斷交,〈你不愛我我愛你〉明明是首兒女情長的歌曲,卻被誤認為是諷刺棄台灣選中國的美國卡特總統而遭禁,蔡振南很不服氣。民國六、七十年代國語歌曲是市場主流,但在第一首創作莫名被禁後,蔡振南決定改寫台語歌,明知道沒市場,也上不了媒體,蔡振南還是要做,多年後他笑說,「根本就是寫個奇檬子!」
蔡振南曾拿著〈心事誰人知〉拜訪許多唱片公司,都吃了閉門羹,沒人對他的作品有興趣,當時他的本業是經營帽子工廠,心想既然沒有人要,乾脆就自己來。一不做二不休,自掏腰包成立了愛莉亞唱片公司,「那時朋友介紹,台中PUB有個歌手唱得還不錯,但長得不好看,所以一直沒有唱片公司簽他」,這個歌手就是沈文程,蔡振南特地跑到台中PUB裡看沈文程演出,當他問沈文程,「你要不要出唱片?」,看沈文程沒反應,蔡振南很阿沙力地說,「有一首歌你唱看看,你喜歡、紅了之後再跟我簽約」。
結果,彷彿印證了蔡振南的豪氣似的,「〈心事誰人知〉今天發、明天就中了」,在沒有任何宣傳下,靠著各夜市、唱片行攤商、老闆的喜愛主動播歌,〈心事誰人知〉一砲而紅,「這首歌是靠民間的力量起來的」,蔡振南說。
大賣後,專輯供不應求,那還是卡帶盛行的年代,蔡振南把帽子工廠的六十多名員工,全都調來包裝卡帶,有時甚至是還沒貼標籤裸帶,也就趕著賣了。他還記得,為了要搶貨,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中盤商在工廠排隊等貨,還有一對夫妻,老婆排白天、老公排晚上,夫妻倆輪班,拼了命要搶到《心事誰人知》的專輯。有時好不容易卡帶都包裝好了,因為已答應某些人要先出貨給他們,蔡振南還得趕緊把貨藏到床底下,免得被發現。
那時候,〈心事誰人知〉像是夜市裡的國歌,無論是市井小民或高官貴祿,人人都能來上一句,寫這首歌時,蔡振南才二十九歲,但歌曲裡卻有看盡世事的滄桑。他解釋,民國七十年代,台灣許多農村社會面臨轉型至工業社會,有些年輕人不願做粗工、又沒有好學歷,失業後,只能整天像個小混混似地遊蕩,父母怨嘆、鄰居訕笑,心裡有苦說不出。歌曲裡唱到「踏入𨑨迌界/是阮不應該/如今想反悔/啥人肯諒解」,為這句「踏入𨑨迌界」,蔡振南考慮了好幾個月,他不想讓人覺得這首歌是針對黑社會所寫,也怕詞意敏感而被禁,但後來心想反正台語歌也沒什麼市場,乾脆「吃重鹹」,直接了當的寫。但他強調,「𨑨迌」二字是很古典的漢文,說的是雲遊四海,後來才被誤用為指黑社會。
〈心事誰人知〉由沈文程唱紅,但蔡振南的版本卻受林懷民所青睞。一開始只想創作、不想唱歌,但蔡振南的歌聲裡有股渲染力,他的第一位歌迷是人類學家胡台麗。「胡台麗是我的阿嬸,她每次到台中找我,都會要我唱歌給她聽」。後來,林懷民決定結束雲門舞集到美國去,暫別的舞作「我的鄉愁我的歌」,想找人在演出中演唱,經由胡台麗的介紹,找上了蔡振南。
蔡振南還記得,當他在中影錄音室裡,幾乎沒有任何伴奏下,清唱著〈心事誰人知〉時,看到林懷民坐在角落裡哭,當他唱完時,林懷民也對他說,「我的舞編好了」。「我的鄉愁我的歌」裡,舞者在台前演出,台後蔡振南滄桑的嗓音演唱著〈心事誰人知〉、〈煙酒歌〉等歌,歌聲感動了許多人。當時「我的鄉愁我的歌」出版了專輯,打破台語歌曲的藩籬,吸引了許多藝文界、知識份子的喜愛,不少人都是衝著蔡振南的歌聲而買。「讀冊人愛聽靈魂歌」,蔡振南說,他從感情出發、即興演唱的風格,其實多年來沒變,即使是今日,蔡振南還是不喜歡受樂理所拘束,「那種幾拍幾小節下歌,真的很討厭,我喜歡你隨便彈、我隨便唱」。
後來,蔡振南先是在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裡客串,接著在吳念真執導的「多桑」裡演出,並譜寫演唱電影主題曲,從此由創作者、唱片公司老闆,變成了歌手。不過,雖然唱了這麼多年,蔡振南還是覺得自己並不屬於舞台,「我只是個說故事的人」,過去每年維持約三首歌的創作,蔡振南寫歌的量並不多,更驚人的是,他算了算,自己竟有約二十年沒寫歌了,「我從不會為了別人的邀歌而寫,也許下次碰到喜歡的歌手,就會開始寫了」,蔡振南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