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黃奇斌/蔡鎧任 作詞:黃奇斌
演唱人:茄子蛋
編曲:茄子蛋
製作:鍾濰宇
收錄專輯:查無此人音樂概念專輯
出版時間:2019
出版公司:相信音樂
受訪者:茄子蛋
採訪撰文:葉俊甫
《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是由設計師方序中攜手五月天瑪莎擔任展覽音樂總監,邀請創作歌手與當代藝術創作團隊,以主題「不想失去的記憶」發想,藉由流行音樂與藝術跨域的創作語彙,完成多媒體影音裝置作品;而〈我夢見了小叮噹〉正是茄子蛋與藝術家王宗欣從童年的共同回憶出發,將小叮噹道具中的任意門,化身為窺視人群流動的攝影機,呈現流竄扭曲變形的人型畫面,彷彿我們腦海中,日漸模糊的記憶。
茄子蛋說,當初接獲邀約,三位團員一致認為不想消失的記憶,第一個浮現腦海的關鍵詞就是「童年」。以童年為主軸,進而衍伸出最有共鳴的形象與記憶,就聯想到了這部卡通,「剛好小叮噹是團員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小叮噹陪伴著我們長大,因此講到它就好像喚醒了童年。」茄子蛋表示,他們的創作過程,絕大多數來自於生活觀察,靈光一閃就會開始思考某個主題能不能寫成歌,碰巧有這樣的合作機遇、並且設定好主題,自然非常樂意嘗試。
〈我夢見了小叮噹〉這首作品,團員們先各自在家中編曲,再進行詞的創作,最後進到錄音製作階段,過程其實滿順暢的,並沒有花很久時間。茄子蛋說,每次的新作品,他們還是希望能做出不一樣的風貌,這也是做音樂有趣的地方,所以在〈我夢見了小叮噹〉中,茄子蛋在鼓與編曲觀念都有新的嘗試,像是編曲更往現代、舞曲風格靠攏,歌曲的整體呈現在編排上,也設計更像夢境般,「如夢囈般的低喃自語和情緒澎湃的副歌起伏,就是希望能帶領聽眾進入夢中,共同找尋不想失去的記憶。」
〈我夢見了小叮噹〉這首作品,以國語的方式呈現,與茄子蛋被人熟知的台語風格不同。茄子蛋表示,不論國語或台語,他們在創作上都下了很多功夫,但因為創作時需要使用的聲韻不大一致,像台語有八聲,國語主要為四聲,聲韻在歌曲和對應不同題材時,表現的美感和張力就會有所不同,「聲韻並非最重要的唯一因素,我們通常對主題有直覺,加上偶爾神來一筆的靈感,語言選擇並非唯一考量,還是要看歌曲的呈現形式來決定。」
茄子蛋希望透過〈我夢見了小叮噹〉這首作品,讓已經離開童年遙遠的人們,可以回味共同的童年,對世界保持好奇與想像力,「其餘的不管是要懷舊或是珍惜現在,就交給聽眾自由發揮。」對團員蔡鎧任來說,這首作品是他第一次嘗試先譜曲,再配合歌詞進行創作的作品;黃奇斌跟謝耀德則覺得,首次能跟很多音樂創作人同台、同專輯出現,是非常有趣的機會。
黃奇斌也說,〈我夢見了小叮噹〉這首作品中,最後飆唱的假音,是近期作品首次嘗試加入假音演唱;蔡鎧任則最喜歡副歌後的那段間奏,因為節奏感他非常喜歡;而擔任吉他SOLO的橋段的謝耀德,在這首作品也繳交出自己從未想過的編曲內容。這首因展覽主題而創作的作品,雖然收入展覽音樂專輯中,但卻鮮少公開演出,第一次演出竟然是在展覽結束後,茄子蛋首度站上台北跨年晚會的場合上首唱,「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段既期待又緊張的過程。」
茄子蛋對創作的不二法門就是「感受生活,多聽音樂」,他們認為,做音樂就是保持誠實、認真觀察、不斷吸收,持續地思考觀察,嘗試用不同角度來分析生活中觀察的所有事物,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然後把這些感覺寫出來,自然會有好的作品產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