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客家小炒-國民美食電音食譜

作曲:邱廉欽       作詞:邱廉欽/戴世堯(rap詞)
演唱人:愛客樂(iColor)/戴世堯(rap詞)
編曲:戴陽
製作:戴陽/黃昺翔
收錄專輯:靚靚(Beautiful
出版時間:2015
出版公司:好有感覺音樂
受訪者:邱廉欽
採訪撰文:王景新
 
  有一首歌,在2015年「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上讓人耳目一新,EDM(電子舞曲)的編曲前奏一落,馬上把聽眾帶進油鍋正熱的廚房,眼下譬似一場食神大賽,各個參賽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得獎的正是邱廉欽Kim)的這盤〈客家小炒〉。
邱廉欽(Kim)老師受訪典藏計畫


  「我想走出客家歌曲的框架。」出身新竹竹北客家庄,邱廉欽形容自己的樂之路是慢慢把成長過程遺失的客家本色「拈轉來」(客語,撿回來);過去深受華語、西洋等較強勢流行音樂的洗禮,反而讓他更能在客家底蘊與流行元素的古今之間,游刃有餘。

  此前,誰能夠想到客語流行歌曲竟能這麼「潮」?嶄新編曲、誘人擺動的節奏,包裝的是凡人無法擋的客家炒肉。往主流挺進又不忘本的創意,讓人讚賞。「我媽媽在早市賣便菜,一天至少出三十道菜。」媽媽日日凌晨三點多起床備料,負責廚房內場烹調,邱廉欽笑說自己則接力六、七點的運送、協助市場叫賣等外場工作。歌曲反映人生,飲食習慣最不容易被改變,因此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特色,他於是發想將母親的食譜譜寫成歌,參加四年前「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的前一天,完成〈客家小炒〉這首歌曲,「這些比賽就像是一個平台,激發人的創作力,有存在的必要。」

  「這歌是先有戴陽的編曲,然後我再從編曲想曲,同步寫歌詞。」邱廉欽說,寫歌通常先寫最重要的副歌,「這是一首歌的『哏』,hook(記憶點)強,大人、小孩都會唱。」他不諱言, MIDI(電子樂器)創作的〈客家小炒〉,用洗腦歌的技巧來寫,「副歌很catchy(動聽易記)、有重複性」。

  「豆腐干/準備好吂(音同忙,還沒)/豬肉絲/準備好吂」一進主歌開門見山,切入備料的前置作業,「魷魚記得先浸水分它/軟軟喔/軟軟喔」幽默傳授小技巧,及至米酒、鹽、辣椒、蒜頭、豆油膏和胡椒粉,乃至蔥、蒜、芹菜、香油等辛香佐料依序出場,氣味十足;兩段副歌的第一句「我炒炒炒炒/大火炒/看我/炒炒炒炒煞猛炒」白描翻炒動作,動感滿點。

  Rap(饒舌)段落交由戴世堯演唱,才解釋這道菜之於客家文化的意義,不在主歌、副歌出現,免去講古、說教疑慮,不會讓人聽不下去:「這道菜你們一定吃過/叫作客家小炒/勤儉持家客家人/五千年文化來傳承/客家味道是這樣子/為了生活來省吃」

  邱廉欽表示,客語四縣腔有「陰平、陽平、上、去、陰入、陽入」等六個聲調,而他的母語海陸腔的去聲分「陰去、陽去」,所以共有七個聲調,歌曲押韻繁複,「唱客語歌曲儘量不要跟口語相差太多。」為原汁原味保留客語,他善用牽聲入歌,字裡行間,流露客庄底蘊。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邱廉欽第一次將客家美食入歌。2013年,他與戴陽合組愛客樂(iColor),發行的第一張專輯《饕客阿哥》就有一首〈三姑個鹹水雞〉,將道地的客家小吃與傳統市場融入音樂,其中盡現馥郁芳美的鄉里人情。「這條線『以吃食入歌』我會繼續下去。」

  據他了解,許多小學的母語課程以他的〈客家小炒〉當作補充教材,學童們朗朗上口,潛移默化之中,等於將這道食譜鐫刻腦海,與自己的客家血脈之根,有了新的連結。凡此種種,我們或許可以說:「有一種文青,叫邱廉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