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會呼吸的痛-淡然中訴說濃厚情感

作曲:宇珩    作詞:姚若龍   
演唱人:梁靜茹    
編曲:黃中岳/安棟
製作:如魚得水
收錄專輯:崇拜
出版時間:2007
出版公司:滾石
受訪者:宇珩/姚若龍
採訪撰文:葉俊甫

    悠揚的鋼琴聲響鏗鏘入歌,歌手梁靜茹用一貫的溫暖嗓音哼唱著「在東京鐵塔/第一次眺望/看燈火模仿/墜落的星光……,詞曲的搭配讓歌有著鮮明畫面,引領著聽眾進入歌的世界,一同感受情緒起伏跌宕,靜靜地進入故事之中。這是宇珩作曲、姚若龍填詞,首度攜手合作的暖心情歌〈會呼吸的痛〉,收錄在梁靜茹2007年發行《崇拜》專輯中的作品。

  〈會呼吸的痛〉原本是作曲人宇珩在北京嚴寒天氣中寫下的作品。「那是我人生中的低潮期,不論感情或工作,心情相當糾結。」但身為創作歌手的宇珩,找不到抒發出口,只能透過音樂創作,紀錄當下心情。

    宇珩2007年離鄉背井,從馬來西亞遠赴大陸北京工作,但卻面臨事業困頓不前、遠距愛情造成問題,孤單一人找不到朋友傾訴的光景。當時,她用音樂與文字寫下〈重感冒〉,也是〈會呼吸的痛〉的前身,「那時候感覺生命正經歷著毫無方向目標的過程,如同重感冒一樣,久久無法痊癒。」

    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好友梁靜茹聽到這首歌後非常喜歡,馬上親自聯繫宇珩,要收錄這首曲子在新發行的專輯中,當時梁靜茹所屬的滾石唱片公司另外邀請姚若龍為這首曲子重新填詞,於是有了〈會呼吸的痛〉的誕生。

    作詞人姚若龍說,一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誤以為〈會呼吸的痛〉是首純粹的情歌。其實當初唱片公司希望用〈會呼吸的痛〉,爭取搭配日本暢銷小說《東京鐵塔》改編的電影版台灣地區宣傳曲,提供日本作家Lily Franky的原著作品讓他參考,還希望歌詞中不要明顯出現「母親」的字眼,以便歌曲脫離電影後,仍有獨立的生命,最後姚若龍採用了中間式的寫法,讓失去至親或最愛的人,都能無礙地對號入座,投射情感。

〈會呼吸的痛〉以「在東京鐵塔,第一次眺望……」開門,正是因為原著小說主角因父母離異,自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過著困頓生活,但母親的愛始終不虞匱乏。長大後主角輾轉到東京發展小有成績,約定跟母親要一起到她嚮往的東京鐵塔一遊。但總因自己的各種理由,遲遲未能實現。直到母親因病過世,主角抱著母親的骨灰罐登上東京鐵塔,才痛哭自己陪母親的時間太少。姚若龍在歌詞中,盡力描摹失去至親至愛的追悔心情,而寫下「未必明天,就有以後」的感悟。

姚若龍回憶,原本第一遍副歌後再回主歌時,因為擔心篇幅過長,不好記憶,所以安排重複第一遍主歌,但經唱片公司要求,又加了第二遍主歌,讓整首歌曲更豐滿,充滿著流動的畫面感。

    宇珩說,看到新填的詞後,她非常慶幸姚若龍保留了原本〈重感冒〉的主題,〈會呼吸的痛〉同樣從病痛的角度出發,但是新詞深化了原本的內涵,用更精準細緻的文字,從人的靈魂深處去探索訴說情感上的苦痛,「姚老師的詞很精采地為這個曲子加分,賦與了整首歌更深厚的生命面貌。」

    現在,聽到〈會呼吸的痛〉,宇珩的思緒總會回到過去,想起那段在北京的日子。宇珩說,雖說是低潮期,卻也因此得以靜下心來,重新整頓自己,釋放自己的創作能量,透過寫歌達成自我療癒,讓她重新出發。

    宇珩分享寫這首曲子時,是以淡然的心情入歌,不過於張揚炫技,不用過多的激情渲染,而用一種分享的心情,娓娓訴說著當時心情故事,也希望聽歌的人能在〈會呼吸的痛〉中得到正面力量,「不過,大概我有著憂傷體質吧,雖然曲風旋律狀似輕描淡寫,但還是傳遞了濃厚的感傷之情。」

    宇珩覺得非常幸運,〈會呼吸的痛〉成為傳唱經典大受歡迎,她有時候也會在自己的演唱會上表演這首曲子,但從未真正收錄在自己的專輯中,「因為我覺得靜茹的版本已經是經典了。」

    〈會呼吸的痛〉這首歌最讓宇珩印象深刻的是,當年大家都還使用通訊軟體MSN時,她發現很多人的暱稱說明都打上了「想念是會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看到自己作品被傳唱引用,自己的創作也等於被肯定、讓她十分高興。


    沉澱內心紛擾,擺脫低潮,尋找正向力量的宇珩不斷持續創作,迄今除了發行多張專輯與單曲,並為線上歌手像楊丞琳、梁文音、Selina、曾沛慈等人創作詞曲,也在台灣成立角色音樂工作室,堅持在音樂路上行走,用創作紀錄她的生活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