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華西街的一蕊花-社會底層花樣少女的悲歌

作曲蕭福德    作詞蕭福德/陳樂融    
演唱人蕭福德     
編曲蕭福德/劉富源
製作蕭福德/劉富源/吳大衛
收錄專輯華西街的一蕊花
出版時間1992
出版公司飛碟
受訪者:陳樂融
採訪撰文梁岱琦

曾經,在社會的底層,某些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子,為了生存,不惜出賣肉體,她們的黑暗的斗室裡,度過自己的青春歲月。那時,蕭福德剛從彰化北上打拼不久,選擇在萬華落腳,為了三餐奔波努力時,看到華西街裡這些未成年的雛妓,於是有了〈華西街的一蕊花〉這首歌,記錄下那個年代、那些被現實摧殘的少女悲歌。


1990年代,有兩張台語專輯先後問世,一張是林強的《向前走》,一張是蕭福德的《華西街的一蕊花》。林強打開台語流行音樂的可能,唱動年輕一代對台語的自覺與渴望;蕭福德則以台語寫實記錄下底層的樣貌,反應社會上另一族群的心聲。跟林強一樣,蕭福德也是在台北打拼的異鄉遊子,喜愛音樂的他,白天在藥廠裡當業務,晚上則在民歌西餐廳裡演出,因為就住在萬華一帶,每天華西街的人生百態,都在蕭福德的眼前上演。


〈華西街的一蕊花〉詞、曲都是蕭福德的創作,陳樂融參與部份歌詞的修改。當時兩大唱片龍頭,滾石及飛碟唱片,滾石出版了林強的《向前走》,飛碟則選擇了蕭福德。任職於飛碟唱片高層的陳樂融憶及,「蕭福德的聲音辨識度高,〈華西街的一蕊花〉是很有社會意識的一首歌,卻以輕鬆的曲調呈現,反而讓這首歌的力量更強大」。

〈華西街的一蕊花〉曾被視為是「反雛妓」的代表歌曲,蕭福德以直白的方式,寫出他走進華西街看到的景像。歌曲以「第一人稱」開始,蕭福德描述他本來要跟朋友到廣州街,可惜夜市沒開,想吃虱目魚粥找不到,只好走到了華西街。華西街聲色犬馬都有,有阿凸仔(外國人)好奇的殺蛇文化、觀光客必訪的龍山寺、有流氓地痞的鬥毆,還有那巷子內的小姐頻喊著「人客來坐」!

90年代初期,華西街仍充斥著許多性工作者,其中不乏未成年少女,也許是山地原鄉的美麗女孩、也許是某個貧困家庭的犧牲品,在人口販子的催殘下,被推入「火坑」,被迫在華西街的某個陰暗角落裡,日日出賣著自己,好換取金錢。

華西街的一蕊花 伊開在黑黑暗暗的巷仔底
華西街的一蕊花 伊看起來嘛才十五、六歲
華西街的一蕊花 嘸知啥物人逼伊來賣
華西街的一蕊花 伊開閣卡美嘛是愛繼續做

蕭福德以〈華西街的一蕊花〉比喻暗華西街巷內的雛妓,他在歌曲裡只是單純地描述所見,不帶有任何批判,卻字句都令人省思。歌裡僅有一句,咱所敬愛的緣投少年仔警察先生,啊涼勢啊涼勢在彼塊泡茶反諷對這一切視而不見的公權力。因為歌詞寫實呈現了華西街的雛妓悲歌,〈華西街的一蕊花〉也入圍了第四屆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獎。

雖然隨著時代的更迭,搶救雛妓成為過往歷史,公娼也早已廢除,但〈華西街的一蕊花〉旋律還是留存在人們的腦海裡,這首歌忠實記錄下九零年代台灣底層社會的景象,現在的華西街樣貌早已不同,觀光客仍然絡繹不絕,卻早不見〈華西街的一蕊花〉。

近年,蕭福德的音樂生涯結合了宗教信仰,他於2001年與朱約信及其他的基督教友,合組了「搖滾主耶穌」(Jesus Rock)樂團,巡迴台灣各地,甚至遠到原住民偏鄉部落,以音樂為種子,將自己所信仰的,紮根於所需之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