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Over the Way-台南稻田間尋回童年鄉愁

作曲:黃建為    作詞:黃建為 
演唱人:黃建為
編曲:吳金黛
製作:吳金黛
收錄專輯:Over the Way
出版時間:2006
出版公司:風潮
受訪者:黃建為
採訪撰文:王景新

  1976年,李雙澤在淡江校園演唱會上,丟掉可樂瓶,大聲喊出「唱自己的歌」風起雲湧的民歌年代於焉開始歷經1980年代民歌轉流行的過渡與蓬勃發展期;1990年代唱片業高度工業化的戰國時代與國際公司併購風潮;再到2000年代唱片業盛極而衰從演唱會找出路。2006年,民歌三十年,彈著木吉他的黃建為帶著首張個人專輯Over the Way來了,一張宣傳照只見他打一雙赤腳沾著泥土坐在通往三合院屋頂的階梯彈著吉他;七年級的他以同樣素樸純真的形象與初心,生活都是他的靈感,彷彿隨地民謠,讓許多聽民歌長大的四、五、六年級生,再次尋回了民歌簡單不速食的悸動與感動。

  Over the Way也讓黃建為與弦子、A-Lin、蔡旻佑同場競逐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新人,最後由他摘下歌手一輩子只能得一次的榮耀;同時,Over the Way也是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十大單曲。在周杰倫與蔡依林繼續推陳出新、爭奇鬥艷的2006年,黃建為無疑是民歌三十那年,最洗盡鉛華的驚嘆號。

  2005年,大四的黃建為因為轉系的關係,必須重修成大職能治療系大一必修,「那時候在台南空閒時間很多,就揹著吉他,搭區間車到台南林鳳營等鄉間旅行。」整張Over the Way就在那個階段完成,「寫的速度很快。」一次次在台南的輕旅行,讓他從稻浪、微風、暖陽、田埂、白鷺鷥、稻草人尋回了熟悉的鄉愁。原來,黃建為小時候在苗栗獅潭鄉汶水外婆家農田間採草莓長大,大四的那段時光剛好讓他消化小時候的成長記憶,他感性說道:「那是最幸福的時光。」黃建為被台南的鄉土人文療癒了長大後原生家庭起起伏伏造成的疏離與陌生,心理變得平靜;這股幸福感支持他做好Over the Way整張創作。

  黃建為記得,〈Over the Way〉是他第三首完成的曲子,一天傍晚,他又結束一次台南鄉間輕旅行,「就在當時租的套房頂樓,看著人來人往的東寧路,以吉他完成了這首歌。」他也第一次深刻體會,不管外界如何眾聲喧嘩,只要他心境安靜,這世界就不吵雜,連〈Over the Way〉編曲也同步一次做成。

  有趣的是,儘管是課餘巡禮台南鄉下啟發了Over the Way〉,歌詞卻儼然是一首格律整齊的英詩(poem),這與他從小耳濡目染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黃建為說,父母成長於1970年代,受新潮流文學影響,他從小就看到家裡擺著流浪者之歌紅與黑等西洋文學作品;加上自幼跟著父親聽The BeatlesEaglesSimon & GarfunkelCarpenter的歌,「196070年代的英文歌詞我幾乎都讀過,那時候的歌詞基本上都是詩。」這也讓後來就讀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雙語部的他,英文成績一直維持頂尖,文采最終一舉展現在Over the Way〉。他說:「〈Over the Way〉算是我讀赫曼赫賽流浪者之歌的讀後感。爸媽年輕年代的精神食糧,同時再餵養我一次。」

  職能治療系畢業,黃建為不算科班生。除了家人從小給他聽的1960年代西洋音樂啟蒙,他高一時,五月天出道,更讓他開始拿吉他唱歌組團,唱出慘綠青少年心中的憤怒。他笑說:「當時我唱搖滾樂,不在乎別人是否能理解,常常寫出別人覺得很吵的歌。」上了大學,接觸職能治療專業學門,他漸漸從理論與實務中知解,職能治療要優先滿足別人的需要,觀念改變;一顆有溫度的同理心就在成大逐漸養成,更讓他改變了創作風格,改以民謠吉他寫歌,奠定過去十年黃建為這個民謠界重要的音樂品牌。

  2016年正好是黃建為出道十週年,已經出版五張個人專輯、三張EP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黃建為以一天一首歌的創作方式完成我擁抱的是...,收錄十二首學運期間他的觀察與體會,是他另一次以音樂陳述歷史的方式。他坦言幕前的歌手工作磨難比喜悅多。「原以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日子可以過得很輕快,卻沒想到出專輯當創作歌手要維持歌手身份、經營粉絲、上台表演都很辛苦。」他直言,或許因為缺乏專業表演訓練,讓他一度在幕前承受了不小的心理壓力,「十年來,我因為歌手的身份而感到喜悅只有五、六次。」

  儘管如此,這十年的經驗卻仍扎扎實實鐫刻著他的生命,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他還記得,十五歲那年他兩個「做很大」的夢想:組團歐洲巡演或擔任製作人;前者他已經從民謠界另闢蹊徑,耕耘十年有成;後者將是他音樂歷程第二個十年重要的角色;最近他為楊乃文製作及譜曲〈離心力〉正是他從歌手升格為製作人的代表作。即使目前製作環境參差不齊,黃建為仍然努力著、信仰著、等待著,他口中那「只有百分之一」的知音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