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謝銘祐 作詞:謝銘祐
演唱人:謝銘祐
編曲:石恩明
製作:謝銘祐
收錄專輯:舊年
出版時間:2016
出版公司:三川娛樂
受訪者:謝銘祐
採訪撰文:王景新
台語歌曲的三拍華爾滋(Waltz)由來已久,早年大多以悲情歌為訴求,編曲少見使用弦樂;謝銘祐曾擔任多年國語歌手製作人,與國語歌手出版台語專輯一樣沒包袱,以不同方式去包裝與呈現台語歌曲,賦予新意,〈下晡的ワルツ〉正是很好的例子:用一首歌的時間,讓聽眾跌進1960年代華爾滋的情愛夢幻氛圍。
「我寫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先有曲,因為我認為曲子有其獨立的靈魂。這歌一開始是設想:以前的小確幸與今日的有何不同?然後曲風就很自然地往三拍子走。」謝銘祐將歌曲年代設定在1960年代以前,有一些日本歐化的曲風,華爾滋的浪漫形成後,歌詞的劇情與景象也焉然而生。〈下晡的ワルツ〉MV於YouTube簡介提及,在謝銘祐阿公阿媽青春的年代,大部分的台灣人在大飯店、大舞台或社交場合上跳華爾滋,應該是個不知道怎麼夢的夢想。「記得在我五、六歲時,父親曾在某日黃昏,放著忘記是蔡咪咪與五花瓣還是謝雷與張琪的黑膠唱片,拉著我三歲大的妹妹跳著圈圈舞,他說這叫『ワルツ』,那時我就認定這是最美的舞蹈了。」這歌說的是:在「再平凡不過」的日常裡,「稍微一點奢侈」的夢想。
〈下晡的ワルツ〉歌詞以「下晡的門口埕,日頭當落山,ラジオ傳來ワルツ的歌」破題,如實重現那個還沒有電視、電影尚不普遍、缺乏影音娛樂的年代──正是廣播電台代表聲音娛樂的全盛時期;接著男人走近正在廣場忙著收衣服的女人,不浪費這收音機傳來的一首華爾滋,上前邀舞「招你碰恰恰」、來一場三拍的圓舞曲「來踅箍仔」;「二个無煩無惱少年人轉來啦!時鐘無行啦!對生活偷一寡仔快活」生動描摹轉著圈的兩人,一邊轉一邊尋回青春;全曲最浪漫的段落,莫過於「下晡的門口埕,有蝴蝶二隻。咱繼續跳,毋管伊規塗跤的衫」運用映襯法的正襯,以性質相似二隻蝴蝶的客體事物,襯托本體事物,以賓襯主使得正在跳圓舞曲的兩人其姿、其態更顯明。
不只是浪漫而已,「你急欲展功夫,拐著我的跤,邊仔煞傳出笑聲,月娘出來啦」幽默書寫踩著雙人舞步的小倆口凸槌片段,增添人味及趣味。謝銘祐以日本明治維新後歐化的圓舞曲曲風創作〈下晡的ワルツ〉,「原本要以大鍵琴為主, 但又不想純復古,最後拍板以單純的鋼琴與圓融的絃樂組合」。儘管近年來他的創作以母語(台語)歌曲為主,但不代表他已經放棄創作其它語言的歌曲,「母語存在DNA中,是創作最原始也最自然的底蘊,從未放下過。」未來他將繼續創作,「該用哪種語言就用哪種語言,讓作品自己決定。」不過,他在受頒第二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項時,因為知道三十歲以下年輕世代對於運用台語的陌生,憂心感性說:「如果家裡有說台語的環境,請多和你們的序細(孩子)講台語。」他認為,時代有時代的語言,台語即便會消失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留不住文化面也是。「台語的現況來自多年前政治的打壓,欣慰的是,許多人覺得有責任讓年輕一代回復他們原本該有的母語基因。」會聽是第一步,進而認知那是自己的一部分,才是這場母語運動的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